
每个蓝天,都会让人欣喜。过去一年,空气质量有何变化?改善程度究竟如何?环境保护部18日发布的2017年12月和1—12月全国和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、省会城市、计划单列市空气质量状况,能让我们找到答案。来自环境监测总站的数据显示,“改善”成为去年全国空气质量的关键词。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8%,PM2.5浓度为43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6.5%;PM10浓度为75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5.1%。珠三角地区PM2.5、PM10浓度分别为34微克/立方米、53微克/立方米,均达到国家二级年均浓度标准,在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珠三角全国三大防控区率先实现3年稳定达标。从重点区域的情况看,京津冀地区全年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56.0%,PM2.5浓度为64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9.9%,PM10浓度为113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4.2%。长三角地区全年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4.8%,PM2.5浓度为44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4.3%,PM10浓度为71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5.3%。
进入采暖季,北方城市的空气质量令人揪心,但今年情况大大好于往年。据统计,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12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4.6%,同比上升34.1个百分点,11月的优良天数比例为68.5%,同比上升31.6个百分点。10—12月,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—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》实施以来,石家庄、北京、廊坊、保定等城市, PM2.5浓度同比下降幅度均在40%以上。北京市全年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2.1%,同比上升6.9个百分点。PM2.5浓度为58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20.5%。其中,12月优良天数比例为83.9%,同比上升42.0个百分点。PM2.5浓度44微克/立方米的成绩,也让北京罕见地进入当月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榜单前10名。不少人认为老天帮了北京蓝天不少忙,对此,气象局雾霾监测预报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龚山陵表示,天气帮忙是肯定的,2017年11月、12月北京的天气条件比2016年好大约30%,但是北京乃至区域散乱污整治、散煤替代等减排措施到位,是空气质量改善的根本原因。
重点城市全年的空气质量孰优孰劣?根据环保部的发布,排在前10位城市依次是:海口、拉萨、舟山、厦门、福州、惠州、深圳、丽水、贵阳和珠海市。后10位城市从第七十四名到第六十五名依次是:石家庄、邯郸、邢台、保定、唐山、太原、西安、衡水、郑州和济南市。蓝天在增加,改善看得见,为什么会出现“好天”略减少的情况?综合环境监测总站各月度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,问题出在臭氧超标天数的增加上。“蓝天保卫战攻坚的工作还有很多,可能还会不断发现新的一些问题。”龚山陵告诉记者,比如关中、成渝两个原先排在三大重点区域后面的次重点地区,一些城市的改善幅度还赶不上京津冀地区,需要更多关注和投入。
上一篇:海南省残疾人就业月专场招聘会在海口举行--海口移... | 下一篇:海口多措并举保障学校及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--海口... |